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市场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信息

LED行业“隐形渠道”恶疾缠身.

发布时间:2014-09-12 浏览:2456次 发布:中国照明灯具网

       随着LED照明产业链急速扩张,隐性渠道这盘棋局已然是杀机四伏,风云变化,诸侯合纵连横,在此行业格局下,竟隐隐有天下分割之势。有叹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调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意唯钱是瞻”,有说“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很危险”……

  一边是未来可期的市场前景,一边是竞争惨烈的终端拼杀。前景看似幸福而美好,现实却是茫然而残酷,LED 照明企业难以抵制的是趋势、是潮流,而最为难熬的是过程、是拼杀。我们看,并思考着;听,并琢磨着。

  看不见的战线,听不着的“宿命”

  在终端决胜、渠道为王的后工业时代,几乎所有的灯饰企业都意识到要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如果说2012年是尝试试水,2013年是动手开打的话,那么2014年,LED企业之间的渠道战争就是赤膊上阵、贴身肉搏的阶段了。”佛山市南海茂域照明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智鹏说道。

  所谓隐性渠道,是指能决定与建议顾客的关键人或公司,其已成为企业在开发市场环节中必须要考虑与增加的部份“国内LED照明行业隐性渠道主要包括家装公司、工装公司、安装公司、设计公司、商业替换、品牌连锁、工程公司等。”某工程灯饰企业负责人如实说道。特别在工程销售领域上,设计师已然成为工程销售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照明产品不能在设计图上标明品牌,只能标明技术规格;通常很多企业都会通过设计师从而推广照明产品,把自己最好的产品,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巧妙地植入进设计师的图纸、设计方案中。正如隐性渠道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不透明的渠道,产品价格不透明,销售规则不透明,消费者、设计师、企业等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其已成为设计师“巨额回扣”的环疾。

  在暗访中发现,一些灯饰销售人员对设计师吃回扣这一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而且谈及此类问题时毫不回避。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无论是商家还是设计师,这已经成为一个行规。如果设计师和某一品牌的商家没有谈好其中的‘介绍费’,许多设计师都会阻挠消费者购买这一品牌。”某灯饰城的商户透露,“很多设计师进入我们店里,都会谈到回扣的问题,甚至很多人冒充自己是设计师来买灯,希望获得设计师的回扣待遇,助长这个行业不好的风气。”

  一名装修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消费者大多是外行人,并不熟悉市场情况,所以还是需要设计师进行推荐,这样则造成灯饰销售商和设计师达成利益共同体,许多灯饰公司也将禁止设计师吃回扣这一规定写入合同中,但在实际操作的监管和执行中,仍会有一定的困难。”很多设计师也只是苦笑,“对于回扣,或许只能用不同地追求进而解释”某设计师朋友直言不讳,有人靠给业主提供舒适的居家环境获得满足,而有人则靠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完成私欲,这是两种不同的追求境界。

  角逐竞争,推倒多米诺骨牌

  对于产品与品牌的关系,可以类似说形和神的关系,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十分重要,有人说“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以借此降低遭遇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如设计师对美的欣赏上而一味的推荐外观独具优势的产品,要知道就目前市场反馈情况来看,业主对于灯饰产品更注重的是在使用功能而非外观上(外观只是加分项),而对于产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的体现他的价值。

  而现今隐性渠价值链的崛起,极大的刺激了国内LED照明企业,包括勤上光电、鸿利光电、光大、极成等LED照明企业已“意识性”构建隐性渠道商业模式,并通过隐性渠道主动获取项目情报信息。可相对的,调集资金进行围歼这些企业,让其成为盘中的“饕餮大餐”。又有人说“设计师”可建立自身的渠道,众多企业还亟需在更多的交锋与碰撞的同时,或以兵不血刃来占领市场,是耶?非耶?

  “恶性循环”怪圈,孰是孰非?

  中国有句古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陈仓”———就是隐性渠道的建立。行业中有些企业则主动调整、开展多元经营模式,给企业发展趟出一条“血路”;有些企业则在行业洗牌中倒下,还未能见到市场转暖的曙光;在市场蛋糕重新分配之际,行业之间资源整合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与调整,跨界、上市、结盟等事件屡见不鲜……

  “与传统渠道相比,隐性渠道资源主体本身就非常分散,其中包括经销方、设计方、施工方、采购方等关键环节等都会对市场上的LED产品认知不足,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难以采用经销模式进而管理,销售量不稳定,多以项目式出现,不喜欢暴露给最终顾客当中的关系等特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一些设计师看来,只要是一线品牌产品,并且保质保量没问题,那么哪家认为最贵的、最有名的产品就是好的,也不用去挑———省事。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小LED企业在开拓隐性渠道方面则会显得更加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中小LED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弱,很难入设计师“法眼”。

  “产品不会无缘无故存在于某个空间当中,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而这个合理性则是设计师以人性化的空间处理、塑造,以此来满足业主的使用性与审美需求。我们不只是提供产品,我们更多的是要提供技术配合与支持”家装设计公司刘先生如实说道。而部分中小LED企业并没有足够资金去支持其大规模地开拓隐性渠道市场,设计师也很难了解或应用这些企业产品。

  口碑衍生“中毒效应”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曾出具过一份调查报告:97%的设计师会在设计中向业主推荐材料产品,有五成以上业主会选择到设计师推荐的经销商处购买被推荐产品。这是设计师渠道吸引企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每个设计师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业主圈子,这个圈子更多的是通过朋友介绍和口碑传播。因此,业主相信并依赖设计师的专业及审美角度,由此便为设计师创造了更加独特的选择和话语权。

  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设计师渠道主要以当地经销商自建式存在,企业更多的只是做产品研发上的支持。“对于设计师渠道,有些经销商以高回扣的方式取胜,通过此法取胜的经销商只追求短期的利益,一般不会专心代理某个品牌,经常会更换品牌。”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不管是对于企业或设计师而言,双方都在经营信赖自己的圈子(口碑),一损则满盘皆输。

  一位不想透露真实姓名地厂商坦言,在LED行业内会出现一个非常不可思议但又十分无奈的现象:在国内,花最高的价格可能买到最差的LED产品,而在国外最优惠的价格却往往能够买到非常优质的LED照明产品。所以中小照明企业不妨冷静思考走自己的特色路。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下,要想体现出产品的灵魂,首先要讲好产品故事,一个真“品牌”,一定会有忠诚度高且愿意去宣传品牌的消费者。然而,企业缺少的是“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 “独特性”连“识别”都无法建立起来了,那么谈何口碑呢?把口碑实实在在做起来,要打出自身品牌,将产品的质量做大做强做细做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ZY      来源:古镇灯饰报

  免责声明:中国照明灯具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照明灯具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分享到: 更多